版權知識
分支機構
0531-88018115
版權知識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知產問答 >> 版權知識 >> 查看詳情
版權事業蓬勃發展 總體環境持續優化
10月19日,江蘇蘇州。第七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開幕。據悉,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是國家版權局按照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原則舉辦的綜合性國家級版權專業博覽會,2008年創辦至今,已舉辦了六屆。
本屆博覽會以“交流、合作、創新、發展”為主題,參展單位和機構共計300余家,主賓國為韓國。
作為國內版權領域的最高獎項,也是中國國家版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開展的合作項目,每兩年評選一次的“中國版權金獎”也在博覽會上揭曉,文字作品《新華字典》,2008年出版以來,發行量超過700萬冊、出版國家和地區近40個、版本逾50個的文學作品《活著》,以及類電作品《平凡的世界》等獲得作品獎。
通過博覽會,我們可以看到,包括版權在內的知識產權正成為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文化強國的重要支撐。今天,中國已初步建立起了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規則相銜接的版權法律體系,版權執法和維權力度不斷加大,版權產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的比重持續增長。
蓬勃發展
據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中國網絡版權產業發展報告(2018)》,2017年,我國僅網絡版權產業的市場規模就已經達到了6000多億元,較2016年增長27.2%。
從總體情況看,2006年以來,中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持續走高,2016年即突破了5萬億元,占GDP的比重也從6.39%提高至7.33%,而且,中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名義增長速度整體上高于GDP的增長速度。
不僅如此,中國版權產業除了產業規模擴大外,在推動社會就業、促進外貿出口等方面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06年至2016年,中國版權產業的城鎮單位就業人數從762.92萬人增長至1672.45萬人,占全國城鎮單位就業總人數的比重也從6.52%增長到9.35%;商品出口額也從1492.62億美元增長至2416.74億美元。
在宏觀層面欣欣向榮之外,聚焦具體的行業發展,通過參會的單位,記者也看到了滿滿的信心。
作為曾經因為盜版——尤其是音樂產品數字化以來——沖擊損失最大的音樂行業,如今已走上健康發展、逐步茁壯成長的道路:就拿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實際情況來看,2017年度,該協會整體業務情況不斷向好,會員發展、許可收費、版稅分配等都有明顯增長,特別可喜的是,會員發展和協會許可收入邁上了新臺階,稅前許可收入首次突破兩億元關口,比2016年增長了17%。
“尤其是近兩年來,整體的發展局面很不錯。”國際唱片業協會的郭先生說。由于實物和數字盜版的有效打擊,版權(著作權)理念逐步得到認同,特別是80、90后,很多人都培養起了主動的付費意識。
除了付費意識,“著作權人的維權意識也在提高”。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部的宋雪介紹說。2017年新加入著作權協會的會員人(公司、單位)就有405名,差不多占比協會會員總數的5%。行業良好的發展狀況,“主要和版權的生態環境總體持續向好有關。”她說。
持續優化
據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于慈珂介紹,中國版權保護工作不斷地在取得新進展,版權法律制度體系也日趨完善:經過30多年的努力,目前,中國為建立版權法律制度先后頒布了一部法律、6部條例以及9個部門規章和44個規范性文件。另外,中國的版權司法保護強度在不斷地提高,知識產權的審判體系也日趨健全。
除了宏觀環境的改善,規范化的版權保護也在市場中成體系地發展起來:不僅有分門別類的各種協會直接參與版權人具體的權益維護工作,市場化運作的版權維護企業(事務所 )也已規?;匕l展起來。而隨著企業的介入,在技術領域,版權貿易、版權監測保護工作等站上了新的臺階。“現在我們可以便捷地向PC端、IPTV、OTT以及移動端分發業務。”冠勇科技的吳冠勇聲稱,而且在版權監測保護層面,結合云計算技術、分布式存儲技術以及大數據挖掘等技術,“可以實現全作品、全平臺、全時段網絡版權監測。”他說。
成熟的技術之外,版權保護的市場“軟”環境也有了極大地改善。騰訊法務維權中心的林丹對此有切身的體會:“幾年前我打過一場官司,是關于音樂作品版權的。”從事作品版權保護工作多年的她說。官司最后我們贏了,但僅得到100元的賠償,根本沒辦法用人力、物力來衡量。“現在不同了,2017年周杰倫作品的糾紛我們勝訴后,判罰的賠償金有1萬多元。”更為關鍵的還不是罰金的問題,“而是訴訟相對以前,只要證據充分,程序、過程‘簡潔、明晰’。而且因為著作權人維權意識的普遍提高,眾多的維權訴求我們可以集中分類,將同類案件進行打包處理,成本效益比顯著改善。”她說。
的確,由于版權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僅運營相關業務的單位(企業)經營生態趨好,而且版權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大為提高——“懶得打官司”狀態正漸漸成為過去的風景。
由此,進而形成了版權保護的良性循環,反過來又促進了版權維護全鏈條上的相關工作。
維權依舊在路上
盡管版權產業、版權保護工作有了質變式的進展,但仍舊“任重道遠”。
目前,雖然自覺的付費意識已經被新生代接受,并且,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熟,之前盜版的重災區——網絡世界——逐步得到凈化。但“習慣”了免費“分享、共享”的心理仍然頑疾般存在。
好在和以前相比,“不管是網店還是網站,只要你提出訴求,很快都會得到回應。”山東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出版人說?,F在網絡監測迅捷,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發現盜版行為。但是,在實物市場,“很多事情不是太好辦。”這位先生說,僅今年他們就遭遇了幾起學校使用盜版文本的事件,可因為是公立單位,交涉過很多次,雖然盜版商品停止使用了,但由于無法找到源頭的盜版生產者,總是按下葫蘆又浮起了瓢,哪有那么多人和精力滿世界盯著跑???!可“人家不說,我們又沒有偵訊調查權,一點辦法都沒有。”找過執法部門,但這種“小事”通常不在他們關注的范圍,“沒啥辦法。” 這位先生說。
實際上,在技術方面,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新的技術層出不窮,”吳冠勇說。不光是破解加密,還有技術隱匿的傳送,等等,盜版的也是技術行家,“警察與小偷”現在更多的是斗智。
事實上,著作權的民事案件近年來也是成上升趨勢。據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17》顯示,2017年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共新收和審結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20多萬件和19萬多件。其中,新收著作權案件數量為13萬多件,同比上升57%,占2017全國地方各級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總數的68%。
當然,數據本身并不意味著單純的侵權行為增長,其中也有著作權人維權意識的提高——更多“懶得打官司”的人加入到維權隊伍中。
版權事業蓬勃發展 總體環境持續優化